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后,将日常生活中收集到的纸板、塑料瓶等可回收物拿到生态环保小屋,用“家宝兔”软件兑换绿叶币已经成为了金昌市民一种生活常态。
那么回收后的废品去哪儿了呢?又是如何实现回收再利用的?带着这些疑问,4月8日,金昌市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位于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园区的金昌市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分拣处置中心一探究竟。
“我们打造了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屏幕上的一个个绿色兔子代表着我们的环保小屋……”在分拣中心的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内,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上不断闪烁的光标和各类图形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里可以实时监测统计到各再生资源分类收集点的日回收量、居民参与数以及全年可回收总量等数据,而屏幕上密集的绿色光标便是金川区设置的再生资源分类收集点,目前共有233个,实现了全区覆盖。这些林立在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学校及农村区域的“环保小屋”是进行垃圾分类的最前端。
走入宣教基地的后方,便是金昌市城乡垃圾分类体系分拣处置中心的主区域,只见几座标有废纸类、废塑料品、废金属等不同标识的厂房整齐排列,在“环保小屋”分类收集到的生活垃圾,经过厂房前的地磅系统进行称重后,被运送至相应标识的车间内进行处理。
每一个车间里,都大有“名堂”。在废纸回收车间内,记者看到无数废旧纸板被压缩打包成了一个个立方体,按照原色和彩色区分,整齐地捆绑堆叠在厂房内,而废弃报纸、书本等则被打包成体积更小的方墩放置在另一区域。在塑料瓶回收车间内,初步分类、清洗好的塑料瓶装满了两个回收区,通过长长的管道,塑料瓶被源源不断地送进粉碎机,粉碎成大小均匀的塑料碎片……这些回收的“废品”在经过分选、拆解、剪切、破碎、清洗、打包和规模化初加工后,华丽“变身”成合格再生原料。
像这样的处理厂房分拣中心共建设有9间,目前,已有11家较大规模的回收站点入驻分拣中心,废纸类、废泡沫、饮料瓶、废旧金属轻料破碎加工已完成设备安装开始运行,日处理能力预计可达300吨。
金川区环卫局副局长杨永刚告诉记者:“在整个垃圾分类过程中,再生资源是关键,因此,我们建设了分拣处置中心。我们将前端环保小屋收集的可回收物全部运送到这个分拣中心,进行初加工,再作为原料送到资源化工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垃圾分类的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理的闭环。同时,依托分拣中心存储容量大的优势,还可以对入驻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系统化改造提升。”
作为甘肃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金昌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率先在金川区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做好城乡垃圾分类工作,经过探索实践,如今已形成了“六化六着力”的垃圾分类“金川模式”。
“今年,金川区被甘肃省住建厅确定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我们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全力做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各项工作。也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共建文明金昌。”杨永刚说。(记者武玲奕 焦旭玉 见习记者郭晨阳)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