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教学
【深入实施“五好工程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一个温暖的回响——记2024年甘肃省优秀教师、金昌市理工中专教师张燕
时间:2024-10-12 10:18:10 来源: 阅读量:72

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由原金昌市师范学校转型发展而来,始建于1981年建市之初。2010年,更名改制为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成为政府举办的高中阶段职业学校。

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历程中,一届届学生从这里走出。很少有人能说出具体的人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都篆刻着一位老师的名字——张燕。  

深耕中职教育三十余载,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先后承担数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珠心算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多年担任高考重点班班主任,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获“双师型”教师、“陇原师德先进个人”、全市“优秀教师”、甘肃省优秀教师等荣誉……伴随着人生的履历越来越厚,这个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投身职业教育行业的年轻女教师,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

但她看上去依然年轻,有活力。

她说:“也许是长期跟学生在一起的缘故。”

她说:“跟学生在一起,有讲不完的故事。”

为学生,千千万万遍

张燕的学生在考试中总能取得喜人的成绩。今年,她所带的班级35人参加职业教育高考,30人上500分,全省前100名有9人,21人被本科院校录取。

职业中学的孩子考上本科,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张燕说,这其中的辛苦程度不亚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考上985、211大学。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职业教育大环境的改善,也离不开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老师在学生身上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职中的学生一般基础都比较薄弱,而且学习习惯不好。”她说,“对老师来说,不仅要上好课,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后者才是更大的挑战。”

一个知识点,要一遍一遍地讲;一个道理,要反反复复地说;一个好的习惯,要一点一点地养成。班里的事情,小到每天的卫生谁来打扫,大到每个阶段的学习该怎么进行,都需要老师操心。张燕说:“如果没有爱心、耐心、细心,这个工作是做不下来的。特别是耐心,绝对是在挑战极限。”

她带的是学校的重点班,可即便如此,依然有学生都快高考了还不好好学习。“每一个孩子都要紧紧盯着,一刻都不敢放松。”她说。上早读的时候,要不停地走着、转着,先布置好背诵的内容,然后组织大家一起背,再自由背诵,然后小组长抽查,最后老师检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基本掌握一小段内容。

可是高考,又何止这一小段内容?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一点一滴带着学生学,错了再讲,忘了再背,直到学生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她才能松口气。

临近高考,张燕和学生一起开启一段高强度的学习,经常将头发随手一扎,一周穿一套衣服,踩一双随脚的运动鞋跑前跑后,根本顾不上收拾自己。“压力很大,有时候感觉自己都熬不住了,但是我得给学生和家长一个交代。”她说。

有一次出差时,她看到别的学校考“专升本”的学生早晨六点多起来背书,心想:“我的学生要是有这种自觉性该多好啊!”她拍下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说:“好羡慕啊!”

高考成绩出来,她的手机一夜没停,都是学生给她报喜的消息。这些起点太低的孩子,在她的鼓励下做了一个本科梦,然后她用日复一日的殚精竭虑帮孩子们圆了这个梦。

学生说:“梦想成真了,不用羡慕了。”

她说:“终于,你们也成了别人眼中的榜样。”

像妈妈一样的老师

张燕说,学生跟她相处久了,都说她像妈妈一样。

妈妈有时候是温柔的。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她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让他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对于表现不好的孩子,她也不放弃,哄着他们往前走。

班里有一个男孩,家境贫寒,父母离异,他跟着父亲生活。男孩性格比较敏感,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张燕和他说话都得小心翼翼,还要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帮助“包装”得不那么刻意。上学该交的费用男孩拿不出来,每次都来哭着求助张燕。张燕去和学校协调,想方设法帮他申请补助,减免各种费用。

后来,男孩渐渐敞开了心扉,遇到事情依然会找张燕,只是内心不再那么脆弱。张燕一见他来,就会半开玩笑地“收拾”他:“你又哭了?男子汉,哭什么哭!有我给你想办法!”

在张燕的一路帮扶下,男孩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取得了全省前一百名的好成绩。男孩说:“张老师,没有你对我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男孩的父亲对张燕说:“感觉孩子跟你比跟我亲,有些事情他就跟你说。”

妈妈有时候是严厉的。班里有个女生,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唯一就是贪玩,好好学的时候能考到班里前几名,不好好学的话就会掉到最后几名。张燕对女孩严加管教,天天盯着她学,甚至“威胁”她:“你要是考不上本科,我就上你家吃饭去。”

高考出成绩的那天,女孩兴奋地给正在出差的张燕打电话:“张老师,你快回来吧!我太高兴了,只有你能理解我的心情!”

妈妈大多数时候是操劳的。在张燕看来,教育学生没有技巧,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班上有35个学生,就要有35种教法,每一个孩子都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去“雕琢”。她坦言:“有时候磨得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这些处在青春期的少年,有的因家庭不幸而叛逆,有的因前途不明而迷茫,是如张燕一般的老师们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温暖而漫长的回响

这个学校里的班主任不太好当,有些年轻教师刚当上没几天就哭着干不下去了,但是张燕却当了好多年的班主任,这里面不仅得有耐心,还得有方法。

班里有个离异家庭的男孩,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男孩数学基础很好,但行为习惯却很差,时常顶撞老师,有好几次张燕可以把他从自己班里调出去,可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仅在别的老师跟前维护男孩,还在自己的数学课上将他树为标杆和权威,别的学生回答问题,张燕首先要让他来判断对错,就这样引导男孩慢慢地朝着她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然而,满心热忱地付出有时候换来的却是失望。疫情期间,男孩的书放在了学校,无法学习。张燕开着车特意将书送到他家楼下。谁承想男孩接过书转身就走,连一声谢谢都没说。

那一刻,张燕没忍住流下了眼泪,她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学生怎么这么没有感恩之心!

后来,她在班里开了一节主题班会,教育同学们要懂得感恩。

再后来,她释怀了:“有些孩子只是不善言辞而已。”

她一如既往地关心着这个男孩。两年后,高考成绩出来,男孩第一个给她发消息汇报成绩。她祝贺男孩考得不错,男孩说:“谢谢老师,您辛苦了!”

瞬间,张燕心里感到了莫大的震惊和安慰:“这句话竟然能从这个学生的嘴里说出来,太不容易了。”

在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张燕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他们有的乖巧懂事,有的叛逆调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懵懵懂懂。她的付出,有时候换来的是惊喜,有时候换来的是失望。但她坚信,只要用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总会等到一个温暖的回响。

编辑:赵国慧

责编:田红娟 康津

监制:马丰友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