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强向记者介绍“全家福”。(文中图片均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钧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王煜宇 王睿君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钧
每支走进成县陇小南电商基地的观摩队伍,都会在一张“全家福”前驻足,聆听背后的故事。
这张“全家福”藏着陇小南发展的脉络与思路。“全家福里‘陇小南’‘陇小样’‘陇小淘’‘陇爷爷’4个卡通人物代表着4个参与企业发展的群体。”陇小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武强向记者娓娓道来:“每个人物缺一不可,背后都隐含了陇小南电商发展的不易和喜悦……”
“陇小南”:电商企业
时针拨回到2018年。当时,成县电商发展火热,返乡创业青年赵武强抓住承接成县网货供应中心筹建任务的机会,创办了自己的电商品牌——陇小南。
“这份电商事业诞生在陇上江南的小县城,所以当时就取了‘陇小南’这个名字。”赵武强介绍。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赵武强深知此意,所以,从经营门户网站起家时,就将全部精力投注在对接网货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上,通过筛选符合入驻条件的产品入驻网货供应平台。
在整合了600多款农产品,吸引了全国4.5万名分销代理加入电商平台后,陇小南团队认为成县电商还能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020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占地7000平方米的陇小南电商基地在成县陈院镇拔地而起。从这个集农文电旅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农业综合体诞生以来,先后注册了陇小核、陇小酱、陇小椒等156个商标,经营了4家线下门店,线上实现全平台覆盖。
“陇小样”:创业团队
创建陇小南,是一群满怀创业激情的热血青年的选择;发展陇小南,仍然是这一群热爱家乡的年轻人的梦想。
带着“想要给父老乡亲打个样”的创业决心和信心,陇小南创业团队共同走过6个春秋,“陇小南”全家福上也多了一员——“陇小样”。
从创业初期,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队伍始终深耕农业,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一次又一次应付农产品卖难问题,并逐步延伸到自有品牌的研发。
陇小南电商基地成立后,基于一定的产业规模,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陇小南团队开始思考:相比其他核桃产地,成县核桃品质优势何在?而陇小南是否有能力建设属于自己的生产线?
陇小南团队耗时半年多,前往新疆、陕西、云南、贵州等核桃产区实地调研,最终下定决心——“成县核桃含油量高,最适宜榨油,研发核桃油系列产品是陇小南最安全的选择”。
循着这个研发生产方向,2022年,陇小南在全市创建首家核桃油精深加工生产线,同年5月建成投产。
这条生产线的建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成县有了第一条完整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核桃产业链。
“起初,我并不看好这种思路,甚至私下劝说过几次,搞生产线盘子太大,弄不好该怎么收拾?”陈院镇党委书记张平良坦言。但陇小南团队的干事魄力和韧劲让他的看法日益转变:“他们不仅把生产线撑起来了,还做好了。我告诉他们,陇小南的困难就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困难。”在共同创业中,“陇小样”团队有模有样,凝聚力更强了。
“陇小淘”:臻选品牌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陇小南团队认识到:陇南农产品品类有限,仅生产加工本地产品,企业发展赛道较窄。
为了丰富产品种类,着力补齐“非本地产”品类短板,陇小南团队有了新的思路:“像下海淘宝一样”,面向全网优选来自全国各地的“山珍”。
2022年,陇小南秉持着“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最爱的人”的理念,创建了“陇小淘”子品牌:先面向全国臻选初级农产品,再由陇小南进行加工、包装后销售,发展思路不断拓宽。
“本地缺哪一样产品,‘陇小淘’就会优选补齐哪类产品。”赵武强说,基于市场调研,腰果、西梅、坚果等干果坚果是逢年过节大家优先采购的对象,这也恰好是陇南“土特产”的空白产品。
火热的销售市场证明:“陇小淘”这位“陇小南家庭成员”诠释着农产品流通的新价值。
“陇爷爷”:广大农户
企业稳步发展,成县成千上万的农户是这场创业行动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无数个“陇爷爷”的笑容愈发灿烂。
“这得益于陇小南联农带农机制的顺畅运行。”赵武强告诉记者,在拓展电商产业版图的过程中,陇小南始终把土地、产品、务工三大要素融为一体,强化农民与企业间的信任协作。
截至目前,企业累计流转土地630亩,与农户签订核桃订单种植面积达3.1万亩,1.2万多户群众成为直接受益群体。
瞧这一家子!瞧这张不同寻常的“全家福”!它生动演绎了陇小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厚植社会担当与为民情怀,从最初的农产品销售,到自主研发、再到面向全国臻选的“三步走”战略,这也是陇南电商产业升级的“缩影”。
新的一年,陇小南“全家福”也许会再添新丁。
春节将至,陇小南订单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