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就业创业 > 就业创业
张玉祯张春秀夫妇:心怀感恩再出发
时间:2022-11-11 09:11:20 来源: 阅读量:1055

有一种遭遇,叫祸不单行;有一种责任,携手撑起危难之中的家;有一种志气,叫自强不息。这是永昌县焦家庄镇南沿沟村一社张玉祯张春秀夫妇近10年的奋斗心路。

张玉祯,61岁,2013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摘帽,2017年初因张玉祯小儿子张才礼大病未治愈,动态调整为返贫户,2018年靠政府扶持发展养殖业走上稳定脱贫、致富之路;现在他们一家人还是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

9月22日,记者一行来到张玉祯家。

宽敞整洁的院子里晒着青草,窗台上的花儿沐浴着阳光,屋子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后院的养殖棚里,十几只小羊咩咩叫着。张玉祯正在不远处的农田里放羊。100多平米的红砖瓦房干净整洁,窗户上还贴着鲜红的窗花。主人的爱美之心可见一斑。

时针拨回到2012年,贫病交加的张玉祯一家人还住在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每逢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一家人得睡在塑料布下面,贫穷的滋味,他们饱尝过。张玉祯一家4口人,仅有7亩多耕地,生活本不富裕,还要负担两个儿子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本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欠债累累。

生活的贫困虽然压弯了张玉祯的腰,但让老两口欣慰的是大儿子考上了同济大学,小儿子考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两个优秀孩子是张玉祯夫妇生活中的一道光。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小儿子在大二期间,突患重疾,于2010年8月退学回家。为给小儿子治病,张玉祯夫妇长期奔波在各大医院,高昂的住院费、治疗费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重创。

截止2017年底,住院治疗花费7000余元,平时每月需支付门诊医药费1000元左右,每年需医药费12000元左右。

“直到现在,小儿子每个月都要去一趟武威定期复查买药,每天都要按时吃药,才能稳定病情。”张玉祯拿着一大包药向记者介绍着。

儿子的病情刚稳定,张春秀又被查出患有轻度肾衰竭、肾结石和羊布氏杆菌病,需要长期治疗,无法再从事重度劳作。

为给孩子看病,张玉祯前后借下几万块钱的外债。债台高筑,家境骤寒,妻儿患病,张玉祯脸上一度没有了笑容。“那时候的日子真的难熬啊。”提起过去,张玉祯长叹一声。

精准帮扶让生活燃起新希望。

2013年,张玉祯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这么一户贫困人家,当地政府对其关心备至,为使他家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政府有针对性地对他家进行帮扶。

送“房”入户,2019年经过镇、村及驻村工作队上报协调,将他家破旧欲塌的住房拆除,在原址上拆旧建新,张玉祯一家自筹2万元,剩下全部资金由国家补贴,新建房屋于2019年4月动工,7月完工并验收,8月16日正式入住。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有信心了,生活也有了奔头。”看着自家的新房子,妻子张春秀十分感恩。

送“贷”入户,2015年,政府帮助张玉祯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8万元,用于发展养殖业,当年产羔当年就见到了效益,每年净收入20000元左右。

1668128990418839.jpg

张玉祯张春秀夫妇在喂羊。

“这几年羊价比较好,我们收入也有所增加,我们已经把当初借的贷款全部还清了。”张玉祯一边给记者介绍,一边给羊添水。

送“惠”入户,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各项补贴按时足额发放。2014年开始,张玉祯一家3口人均享受三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317元。生活逐渐变好之后,2018年4月份张玉祯和妻子张春秀主动向政府申请取消原先享受的三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仅患病的小儿子张才礼1人享受二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该享受的优惠政策都落实到了他家。”焦家庄镇扶贫专干梁志鹏说。

人穷志不短,张玉祯始终相信靠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改变贫困面貌:“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不能等着要‘救助’!”

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现如今已经61岁的张玉祯和59岁的妻子张春秀仍然干劲十足,不愿“躺平”。丈夫张玉祯主要负责家里的养殖业,妻子张春秀就在本村蔬菜基地从事种芽、除草、施肥、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工作。

通过各种开发式、造血式帮扶,张玉祯一家已经彻底摆脱了困境。张春秀掰着手指一项一项地算:“我现在有7亩多地,每年流转收入在5625元左右;小儿子申请的二类低保和残疾补贴,每月可拿到670元;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每年有2320元;每个月老伴还抽空去打工,每个月卖掉几个小羊羔再挣点钱……家里的3口人现在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3000元左右。”

如今,张玉祯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记者 闫庆玲 刘伟业 张诗雅)

编辑:赵国慧

责编:康津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 中共金昌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陇ICP备19001615-3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